网站首页
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合作伙伴
云主优势
组织结构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政策动态
产品中心
制造执行系统(MES)
仓储管理系统(WMS)
生产可视化(VISUAL)
设备数据采集(MDC)
无人引导小车(AGV)
企业系统定制
两化融合体系咨询
客户案例
MES案例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人才加盟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政策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离散制造,选对MES是关键,切记“三忌”!

     

    导读:

    对企业而言,MES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管理软件,更应该是智能化制造和精益生产系统的软件载体,是促进智能精益生产落地的有效手段。一篇经典文章,值得反复阅读!

    作者:朱铎先

     

    智能工厂系统,生产MES系统,生产设备联网,数据集控中心,上海云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图1

     

          近几年来,中国MES市场异常火爆,特别是随着国家“两化融合”战略的贯彻与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MES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逐渐开始引进MES系统。

     

          MES作为企业制造环节最重要的信息管理系统,生产管理复杂,异常情况层出不穷,具体使用者多为车间的相关人员,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应该说,真正成功实施一套MES系统,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功效,实现智能化高质量增长,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流程行业的MES因发展较早,生产节拍较为固定,MES产品已经相对成熟,但在以军工为代表的离散行业,生产多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相对复杂,市场上成熟的MES产品并不多。面对软件公司各种各样的“卖点”与概念,用户往往无所适从,不能准确甄别出适合自己的系统,实施的成功率不高,造成了很多金钱、时间与人力的浪费,不仅伤害了企业实施MES的热情,也影响了MES市场的正常发展,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作为MES一线的IT从业人员,笔者从事MES研究、研发、推广接近十年时间,在MES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离散型智能制造如何上对MES,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概括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概括一句话,就是离散型制造业MES选型有“三忌”:

    1

    忌盲目“崇洋”

          大家都知道,MES是舶来品,是由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 ( 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 在1992年提出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确在理念、技术、经验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很多用户就想当然地认为,国外的MES一定好,实施的成功率就一定高。但很多事实证明,这是不对的。

    要判断该MES是否适合自己的行业

     

          因为MES是面对各类复杂的生产管理,MES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背景。除了有流程、离散两个大类之外,即便是同为离散行业MES,也有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电子组装等很多的行业。用户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行业,明确自己的需求,不要一看是国外的MES软件就认为先进,就认为能在自己企业成功应用。实际上,现在国内有些代理公司本身对MES系统都不是很理解,看到MES市场很大,能赚钱,就盲目地选择一款国外软件在国内销售,甚至“很专业地”是宣称XX行业解决方案(比如军工行业),事实上,也许他们在太阳能领域很成功,也许是在汽车行业很擅长,但可能从来就没做过军工行业,甚至连机械加工都没做过,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军工等行业根本就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打个比喻,就如同制造汽车的底盘,即便是奔驰卡车的底盘,如果要改造成一个轿车的底盘,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行业不同了。即便是代理商可以不惜血本地进行二次开发,但我们想一下,国外软件一旦升级,这些开发的功能能否保证同步升级?很可能就是进退两难,如果不升级,系统以后的维护更困难,如果升级,又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不能运行,选择这样的系统,企业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国际大公司的MES未必适合你

     

          有些公司的确是跨国大公司,做其他软件很擅长,比如做ERP很擅长,或者做PLM很擅长,很多用户发现他们也有MES系统后,考虑到如果选择同一家公司,便于以后的数据共享与集成,然而,这是个误区,很多用户往往因此而后悔莫及。

     

          随着软件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系统之间的集成早已不是困难的事情,对用户而言,最重要的是看他们的MES系统是否真正好用,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有时候,尽管是国际大公司,但他们的MES往往是收购别人的,这些MES也往往只是擅长某一领域的,千万不要被他们以往的光芒而迷失自己,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MES业务一定能够成功,更不要仅仅考虑集成方便而忽视了对MES系统本身的考察,最终导致系统应用不起来。可以说,即便是它的集成性再好,MES本身不适合,也注定是失败的,这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谨防一些假“洋”MES

     

          现在,也有个别国内公司,打着国外的品牌,其实是地地道道的自己开发,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很多用户因此而上当。其实,识别这类假“洋”品牌并不困难,现在网络非常发达,用户自己上国外网站看一下就水落石出了。

     

          我们并不反对采用洋品牌,借用国外先进理念与成熟产品,这也是一个快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捷径。但前提是,用户一定要在了解相关MES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需求整理、技术交流、市场调研、公开招标,甚至是现场测试,去伪存真,才能剔除那些假冒的洋品牌,摒弃不适合自己行业的系统,不选“洋”的,只选对的,选择出有本行业实施经验、且真正适合自己的MES。

    2

    忌MES“平庸化”

          现在,MES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市场上号称能做MES的公司很多,有的产品完善,有的就是几个简单模块,有的甚至就没有成形的产品,可谓千差万别。当然,人家叫MES也没什么错,因为根据MESA协会在1997年定义的MES功能组件和集成模型,规定只要具备11个模块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都可以称之为MES系统。面对高速发展的MES市场,大家都想抓住机会,分上一杯羹,这无可厚非。但这样就导致了MES市场上的标准不统一,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了。

     

          我们清楚,对于MES这么复杂的生产管理系统,针对离散行业,国外都没有几套非常成熟的系统,中国本土公司技术人员如没有经过长期的沉淀和实际的应用推广,一套成熟的MES就能横空出世?显然不现实。

     

          在当前情况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出现了一种将MES平庸化的倾向。

    自身产品的平庸化

     

          有些公司因为从事MES不久,对MES的理解不深,几乎没什么像样的产品,他们通常承诺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由于没有深厚的行业经验,这类软件即便是开发出来,也只是个生产过程的电子化,最后不是将MES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完工反馈,就是做成了一个库房管理系统。这实际上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MES系统,与十多年前的车间管理没什么本质区别,从客观上造成了MES市场趋向平庸化。

     

          MES系统在1992年被AMR单独提出来,并风靡全球,与ERP、PLM构成企业的三大信息管理系统,MES并有其独特的显著的先进性,我们不能理解为简单的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MES的需求来源于用户,并高于用户,应该是用户与软件公司一起,共同配合,借助于国内外的先进理念,以实施MES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企业智能化和精益生产的落实,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的提高。如果软件公司没有行业经验,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完全按照客户当前的生产模式,依葫芦画瓢般地定制开发,这只是一个电子化过程而已,对用户生产管理不会有质的提升,也就失去了MES本身的价值。

     

          因此,对那些没有成熟产品,没有自己管理思想的软件公司,建议大家还是慎重考虑,自己不要成为试验品,拖拖拉拉研发几年,对企业也是一种煎熬。

    有些公司有意使MES平庸化

     

          有些公司,对MES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也明白一些功能是MES所必需的,由于自身技术所限,产品缺少相关功能,但为了市场竞争需要,就对客户说这功能不用上,那功能没有用,这实际上是有意使用户MES趋向平庸化的一种表现。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有人说,APS在MES里没有用,MES里可以没有APS。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首先从MESA的定义上看,APS是ME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MESA认为MES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就是“工序级详细生产计划:通过基于有限资源能力的作业排序和调度来优化车间性能。”,这实际上就是APS最擅长的地方,基于设备、工具、人员等车间有限资源,按照交货期、最优库存等算法,将工序分解到每一设备、每一分钟上精确执行,通过复杂而智能的算法来优化车间的生产作业排序和调度。对于军工等离散企业来说,面对数以千计的工序、面对各种不同的交货期、面对产品及工序间复杂的约束关系、面对各种紧急插单,如果只凭经验、凭感觉,是很难完成MESA本条定义的。

     

          我们再从MES制造执行系统的字面来看,MES是以生产计划为主线的一个执行系统,如果没有精确、精细、科学的计划,系统执行什么?这个系统还能叫制造执行系统吗?如果没有各种强大的插单、合单等自动操作功能,没有智能的计算优化功能,计划的源头都不准确、不及时,生产过程如何得到精细、及时、准确的管理?

     

          因此,笔者始终认为,APS不只是离散MES的一个重要模块,而且是MES的最核心模块,只有通过APS才能使得MES中的计划精确、科学,才能使MES流畅地运行起来。

     

          当然,因为很多用户基础比较薄弱,比如存在工时不准确等情况。但我们一定有通过软件系统促进管理提升的思想与决心,可以在“事前”(排产前)通过经验输入工时,或者通过CIMCO EDIT等软件自动统计出程序加工时间,“事中”(加工过程中)通过MDC-Max等机床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出实际加工所用的时间,然后通过不断的优化,最后使企业逐渐朝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制造的方向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积累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有些公司对MES中的数据采集认识不足,还停留在传统思想上。MESA定义中明确说明,作为MES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数据采集是“监视、收集和组织来自人员、机器和底层控制操作数据以及工序、物料信息。”

     

          然而我们注意到,即便是在数控车间实施MES时,很多MES公司还是采用让工人手动反馈等传统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出数控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虽然从功能上也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要,但大家想一下,如果给用户增加很多额外工作量,把系统的成功应用寄托于工人自觉性上,这种系统能成功应用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针对不同的生产车间,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通过MDC-Max机床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自动、准确、客观、实时地采集机床状态,包括开关机时间、生产件数、故障信息等,这些信息与计划形成闭环管理,而不是将那些昂贵的数控设备继续当成普通设备使用,完全靠人工汇报。实施MES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给相关人员增加了工作量,而影响了生产效率,这是适得其反的。

     

          笔者认为,MES成功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数据上得来,下得去”。通过JobDISPO 这样的智能APS,使计划准确、科学,使计划“数据下得来”(有可执行性),通过MDC-Max等手段(也可借助少量而必要的人工反馈),使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上得去”,从而形成闭环管理,这样其他模块功能就迎刃而解了,系统实施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当然,APS,MDC等都是MES的核心模块,技术含量也非常高的,也并不是一般软件公司所能掌握的。为了能给用户提供最先进的方案,解决用户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自己突破不了,可以借鉴拿来主义,通过引进国内外这方面技术,或者与第三方进行合作,使用户的系统具有这样的功能,帮助用户建成一套先进的、高效的MES。而不是相反,极力排斥这些先进理念、技术,使MES趋向平庸化,最终采用人工的计划、人工的反馈,人工的管理,让用户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系统却发挥不了作用,甚至用不起来。

    3

    忌“项目组人员构成单一化”

          对于MES的选型与实施,大部分企业还是都很重视的,往往是领导挂帅,由信息部、生产部、车间等人员共同组成,这是非常严谨、非常科学的做法。

     

          MES虽然是信息化系统,但涉及的人员很多,实施难度较大,既是车间人员使用,又是生产部、质量部、设备部、企业高层领导等共同参与、使用的系统,更需要IT信息部门的积极推动,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与合作,无论对前期选型,还是后期实施、推动都是很有帮助的。

     

          但也有些企业,简单地认为MES是个软件,项目让信息部门全权负责,或者即便是有生产等部门参与,这些部门也不能发挥相应作用,导致选型时人员组成具有明显的单一化,往往过于偏重于IT方面的技术与细节。

     

          用户不只仅仅要关注开发语言、集成性、安全性、可拓展性、维护性等IT方面的事项,更重要的是,还要认识到MES是为车间生产人员所使用的系统,是解决车间人员生产管理中所遇到问题的软件系统,应该发挥车间生产管理的行业知识,让懂生产的用户代表参与进来,并给予一定的话语权,大家共同配合,挑选出真正能满足他们使用要求、真正适合他们的软件系统。

     

          因此,在MES选型过程中,最好采用“IT为主导,用户为主体”的方式,IT人士见多识广,选型时为主导,进行组织交流等活动,并从IT技术方面进行把关;而精通生产的用户则从功能上、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进行确认,这样大家相互配合,在领导的指导下共同完成MES选型工作。否则,纵然是IT部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购买回的软件,使用部门感觉不好用,也愿意不配合用,这样的MES系统,即便是架构再好,集成性再好,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MES对中国制造企业、对中国软件市场都是很好的机遇。一方面,成功实施MES系统,可以很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企业转型,有助于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另一方面,MES对中国软件行业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知道,在CAD/CAM等工业工具级软件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欧美,在PLM、ERP等管理系统方面,本土企业在高端市场也几乎是全线沦丧。但在MES市场方面,中国与国外的差距不是很大,再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支持,中国本土企业完全有可能在MES市场涌现出一批优秀产品,成为可以与国外产品相抗衡的软件系统,与中国制造业相互携手走向辉煌,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无论是中国制造企业还是MES软件供应商,都应该立足高远,以国家“两化融合”为契机,参考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精益生产、中国制造2025等先进理念,通过引进或借用国外先进技术,做到“高起点、严要求、多合作”,打造一批能真正帮助企业实现制造过程科学管理的MES系统,从而全面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不应该是降低要求,使MES沦为平庸化,使MES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打击了用户的热情,也影响了中国MES事业的健康发展。

     

          智能制造,选对MES并成功应用是关键!

     

                       扫码关注:云主智能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上海云主智能官网

                      智能工厂系统,生产MES系统,生产设备联网,数据集控中心,上海云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工厂系统,生产MES系统,生产设备联网,数据集控中心,上海云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21-04-11   访问量:2033

    上一篇:【工业科普】智能制造为何要上MES?

    下一篇:新一代MES需要具备的核心要素和功能

    快捷通道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客户案例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分享到:
    联系我们
    上海云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莘砖公路518号5栋601室
    联系人:朱先生  联系电话:17749739353 
     
    苏州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乐嘉大厦2721室
    联系人:肖先生    联系电话:13812621913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谷歌    百度    贝克勒尔新能源   

    版权所有:上海云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8004293号-1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